人才培养
质量监控

为切实提高我院的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根据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院已有的各项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现进一步完善我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使我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更为系统化,我院制定了《计算机科学系教学质量监控实施办法》,规范并有效实施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一、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设计原则

全面质量管理原则。强调监控体系的“系统性、全面性、发展性、动态性”。遵循 “预防—诊断—调节—反馈”自我控制的原则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特色化的原则。结合学校、系部定位,构建符合工程学科、应用教学型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多元化质量观原则。根据我校“以生为本,按发展需要培养人”的指导思想,以我院“实践能力强、基础理论扎实、有特色、高水平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构建相应的教学质量标准,以特色化的监控管理方法建立监控机制。

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由教学质量监控目标和标准、教学质量监控组织人员及其职责、教学质量监控过程及监控工作指南、教学质量记录与信息收集分析反馈、教学质量改进与提高以及激励机制几个部分组成。它是一个自我控制的回路系统。

(一)教学质量监控目标和标准

由教学质量方针、教学质量目标、各主要教学环节教学质量标准、各类教学评价指标、教学基本文件和制度等组成。使得监控目的明确,监控过程准确客观。

(二)教学质量监控组织人员及其职责

明确规定质量监控以院长、书记为监控第一责任人,主管教学的副院长为具体实施负责人的领导机构,以及系教学指导委员会、系办、教研室、课程组、学生教学信息员和团委等在监控过程的职责。

(三)教学质量监控过程及监控工作指南

对培养目标定位与专业、课程体系与主要课程建设、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包括课堂、课程设计、实验、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师任课资格与教学水平)等可能影响教学质量的教学与实践全过程的各个层次明确规范其工作指南、监控对象、监控方法、监控流程及其时间,保证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得以有效开展、准确反馈和持续改进。

(四)教学质量记录与信息收集、分析、反馈

对教学过程的与教学质量有关的信息记录和评价记录的内容、样式已表格或样稿的形式予以规范,对质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反馈职责和流程予以明确规定,保证质量记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五)教学质量改进与提高

为了保证能通过监控和评估检查,不断发现和改进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明确规定发现影响教学质量的不同因素后的改进提高的实施责任人和跟踪落实的责任人,以实现进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的根本目的。

(六)激励机制

为充分鼓励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积极参与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投身一线教学工作,持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表彰在各项教学工作和教改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建立本科教学奖励长效机制,学校和系制定了一系列的激励制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鼓励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学校、学院在积极调整专业的同时,加大对专业建设的投入,启动品牌与特色专业建设工程。

2.鼓励申报院、校、省级精品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校、院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目标。

3. 定期进行优秀教材的评比活动。学校、学院将进一步加大校级教材立项建设工作的力度,鼓励和资助教师编写、出版有特色的高水平教材。

4.定期进行教学成果奖评选。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学院每四年进行一次优秀教学成果评选。

5.定期进行教学名师、教学质量优秀奖评选。为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教学积极性,鼓励教师重视教学工作,学校、学院每年评选、推荐教学名师、教学质量优秀奖一次。

6.继续完善教师讲课竞赛制度。为激发广大教师钻研教学、积极改革教学内容、手段与方法等的热情,学校、学院不定期组织“教师讲课竟赛”活动。

7.定期进行教学管理奖的评选,为加强教学管理体系和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激发教学单位与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每年评选教学管理奖一次。

三、教学质量监控实施情况和效果

实行学校、学院两级教学监控。校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由校领导、校教学评估指导委员会、校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督导组、教务处人员负责。学院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由系领导、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管理人员。教研室、课程组分别负责不同层次教学环节,有学院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

我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过几年的建设,已经较为科学完善,各主要教学环节有完善、合理的质量标准和制度,并形成了运行良好的教学监控、检查、监督、评价和改进和激励机制。学院认真落实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学院领导完整参加教研活动,并到课堂听课,对教师授课情况进行分析。对于学生评分低、反映强烈的教师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比如跟踪听课、及时交流、聘请督导进行课堂教学检查等。学院、教研室、课程组在各司其职,认真落实监控过程和改进措施,持续不断改进基础设施、管理制度和教学方法。通过这一系列措施的开展,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监控制度健全,形成了教学评估与检查监控机制,运行良好,质量反馈控制效果明显,近几年教学质量得以持续不断的提升